包公墓簡介:坐落在合肥包河公園的包公祠、墓,中外游人絡(luò)繹不絕,近些年已成為旅游覽勝的一大熱點。包公出生在廬州東郊虎山腳下的包家村(今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解集鄉(xiāng)),他大名叫拯,字希仁,29歲考中進士,歷任州、縣地方官數(shù)十年,后升任京都開封府尹,晚年官至龍圖閣直學(xué)士,諫議大夫,御史中丞,樞密院副使等要職。包公是人們對他的尊稱。
正因為包公為官清廉,執(zhí)法公正,而又克己奉公,恩澤故里,所以廬州百姓都以家鄉(xiāng)出了這樣一位“清官”,而備感自豪。
包公祠、墓始建至今已有900多年,在這近十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,它遭遇過三次重大的劫難,卻屢毀屢建,如今已成為一處風光獨具、人文薈萃、名揚中外的風景名勝區(qū)。
包公墓設(shè)計風格:
合肥包拯墓園格局別致,主副分明,方正嚴謹中富有變化。墓園的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堂、亭、室、闕,均以宋
包公墓 |
代二品官葬制設(shè)計,一磚一石一瓦完全符合宋代建筑質(zhì)地與規(guī)格要求,保持宋代建筑風格。這里風景秀麗,坡緩崗平,林木蔥蘢,是鬧市中一塊難得的雅靜去處,人文景觀與園林藝術(shù)集于一隅,引人入勝。
整座墓園四周還有院墻圍護,園內(nèi)各處皆有神道貫通,建筑群落隨形就勢,滿園蒼松翠柏,芳草如茵,古樸幽靜。不少建筑上還有全國百余位當代書法名家書寫的匾額、楹聯(lián)裝點,更增添了墓園的歷史氛圍和文化底蘊。
包公墓格局構(gòu)成:
墓園建筑由西向東排列,主要建筑有高4.2米、寬10.5米的大型照壁有標表等級的高度為6.4米的子母雙石闕神門為
包公墓 |
墓園內(nèi)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、子孫的遺骨。包公曾言:“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,
不得放歸本家,死不得葬大塋中。不從吾志,非吾子孫也?!惫视小安恍ぷ訉O,不得入墓”的傳說。墓園由主墓區(qū)、附墓區(qū)和管理區(qū)組成。主墓呈“覆斗型”,墓室內(nèi)安放有包拯墓志銘和2.4米長的金絲楠木棺,棺內(nèi)安放包拯遺骨。北側(cè)是附墓區(qū),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、媳等墓5座。整個墓園莊重肅穆,寓包拯稟性峭直、剛毅之意。主要建筑上置有全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、劉海粟、啟功、溥杰等撰書的楹聯(lián)。